近日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、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》指出,要不斷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水平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組織保證。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落實黨的農村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,要在隊伍建設、工作方法、考評機制上下功夫,建強村級黨組織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蓄力。 聚焦隊伍建設,筑牢“紅色根基”。富不富看支部,強不強看“頭羊”。農村黨組織隊伍是農村工作推進落實的主力軍,是農村群眾的主心骨,只有堅持把打造過硬農村干部人才隊伍作為重中之中,才能進一步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夯實組織基礎。想要選優、配強農村黨組織隊伍,首先要嚴把“入口”關,破除論資排輩觀念,把能否帶領黨員群眾致富作為選配村黨支部書記的重要標尺,將那些信仰堅定、作風正派、有能力有愿望帶領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黨員選出來。其次還要疏通“出口”關,對現任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逐一“過篩子”,對一些不安心本職工作、辦事不公、以權謀私、群眾不滿的村干部及時調整清理,以增強村干部的競爭意識、危機意識。 創新工作方法,開拓“紅色智慧”。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農村基層黨組織擔負著直接聯系、宣傳組織、團結農民群眾,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農村基層的重要責任,其工作方法直接關系到方針政策能否落實落細,能否擁有良好的效果。要依據本鄉鎮、村的實際情況,制定計劃,分類處理問題,建立健全村級組織工作事務分流機制。探索建立以清單等方式規范公共服務事項,強化村級組織兜底服務、綜合服務能力。探索推進村級數據資源建設,逐步實現村級組織工作數據綜合采集、多方利用。疏通信息普及渠道,及時提供黨在農村的政策方針、農業科技、市場供求等信息,為推動農村黨員群眾創業就業、致富增收注入新動能。 深化考評機制,點燃“紅色引擎”。考核是干事的“指揮棒”,是成事的“助推器”。只有用好考核“指揮棒”,才能讓想干事、干成事的干部擁有舞臺,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,真正為農村組織工作賦能。要完善以解決實際問題、讓村民群眾滿意為導向的村級組織考核評價機制,堅決杜絕簡單以“是否留痕”印證村級組織實績的行為。借助多維度、多層次的考核方式,通過開展問卷調查,個別訪談,真正把情況考查準確、考察全面。把日常考核做實,通過建立工作底單、定期開會研究、階段性通報情況等方式,把日常考核情況記錄下來,最終在年底歸集使用。將考核結果作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,通過表彰先進、鞭策后進來發揮效力,做好考核“后半篇文章”。(作者單位:河北武強縣委組織部)